csdn 发表于 2007-9-10 16:35:29

RAID组建方式的黄金组合

RAID 0:

RAID 0使用一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在那里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字节到数兆字节的若干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第1块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被写到磁盘2中,如此类推。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

分割数据可以将I/O负载平均分配到所有的驱动器中。由于驱动器可以同时写或读,使得性能显著提高。但是,它却没有数据保护能力。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那么数据就会全盘丢失。因此,RAID 0不适用于关键任务环境,但是,它却非常适合于视频、图象的制作和编辑。
RAID 1:

RAID 1也被称为镜象,因为一个磁盘上的数据被完全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如果一个磁盘的数据发生错误,或者硬盘出现了坏道,那么另一个硬盘可以补救回磁盘故障而造成的数据损失和系统中断。另外,RAID 1还可以实现双工——即可以复制整个控制器,这样在磁盘故障或控制器故障发生时,您的数据都可以得到保护。镜象和双工的缺点是需要多出一倍数量的驱动器来复制数据,但系统的读写性能并不会由此而提高,这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RAID l可以由软件或硬件方式实现。

RAID 2:

RAID 2是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开发的带海明码校验磁盘阵列。磁盘驱动器组中的第1个、第2个、第4个……第2的n次幂个磁盘驱动器是专门的校验盘,用于校验和纠错。如下图:七个磁盘驱动器组建的RAID 2,第1、2、4个磁盘驱动器(红色)是纠错盘,其余的(紫色)用于存放数据。RAID 2对大数据量的读写具有极高的性能,但少量数据的读写时性能反而不好,所以RAID 2实际使用较少。

由于RAID 2的特殊性,只要我们使用的磁盘驱动器越多,校验盘在其中占的百分比越少。如果希望达到比较理想的速度和较好的磁盘利用率,那最好可以增加保存校验码ECC码的硬盘,但是这就要付出更多硬盘的购买成本,来确保数据冗余。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来说,它比下面所说的RAID 3,4或5要简单。

RAID 3:

RAID 3,即带有专用奇偶位(parity)的条带。每个条带片上都有相当于一“块”那么大的空间用来存储冗余信息,即奇偶位。奇偶位是编码信息,如果某个磁盘的数据有误,或者磁盘发生故障,就可以用它来恢复数据。在数据密集型环境或单一用户环境中,组建RAID 3对访问较长的

连续记录有利,不过同RAID 2一样,访问较短记录时,性能会有所下降。

RAID 4:

RAID 4是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和RAID 3很相似,不同的是RAID 4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RAID 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 4一次一竖条。所以RAID 3常须访问阵列中所有的硬盘驱动器,而RAID 4只须访问有用的硬盘驱动器。这样读数据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但在写数据方面,需将从数据硬盘驱动器和校验硬盘驱动器中恢复出的旧数据与新数据校验,然后再将更新后的数据和检验位写入硬盘驱动器,所以处理时间较RAID 3长。

RAID 5:

RAID 5也被叫做带分布式奇偶位的条带。每个条带上都有相当于一个“块”那么大的地方被用来存放奇偶位。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5把奇偶位信息也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而并非一个磁盘上,大大减轻了奇偶校验盘的负担。尽管有一些容量上的损失,RAID 5却能提供较为完美的整体性能,因而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磁盘阵列方案。它适合于输入/输出密集、高读/写比率的应用程序,如事务处理等。

tymber 发表于 2007-10-29 17:23:11

我常用RAID10

wds78 发表于 2009-4-17 21:49:33

我常用RAID10 是怎样的?????(38:

7271134 发表于 2009-5-14 11:47:41

不错学习了,有教程就更好了啊!

sbmtd 发表于 2009-7-1 18:06:26

我现在用的raid1,呵呵。

ymyhy 发表于 2010-7-8 23:24:33

好资料学习

都市友情 发表于 2010-7-8 23:53:58

顶~~~~~~~~~~~~~支持~~~~~~~~~~~~

2000212041 发表于 2010-7-15 16:30:26

向LZ致敬,这个很有用,谢谢!

格式化 发表于 2010-7-31 17:21:04

向LZ致敬,这个很有用,谢谢!

honychen 发表于 2010-8-23 10:05:28

正在准备两个硬盘来学学raid。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RAID组建方式的黄金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