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1-13 2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硬盘发展史!“中国硬盘”可以说是很被动的吧?话说中国硬盘;还得说说硬盘之父 “IBM”,好像中国的长城硬盘和IBM签约了一些合同;后就生产了后来的“易拓硬盘”.
日立GST是日立收购IBM硬盘业务之后今年年初组建的。根据日立GST提供的资料,早前该公司的磁盘生产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加州的圣何塞和日本的小田原市。磁盘是硬盘的一部分,是用来记录数据的介质。
日立发布的财务报告,日立去年用250亿日元购得IBM硬盘部门,但该部门在今年第一季度就亏损144亿日元。而且据公司内部预测,硬盘部门将会给全年的营业额造成400亿日元亏损。控制成本成为硬盘部门的重要议题。为什么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日立还要耗资数亿美元投资中国深圳呢?
日立GST首席执行官成濑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硬盘机在IT产品成长最快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和非主流设备中日益普及,提供硬盘机的产能势在必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日立在东南亚的组装厂更近,这些磁盘将与组装厂生产的其他元件一起组装成硬盘。目前日立GST在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都设有组装厂。此外,深圳、东莞是中国电脑生产的重要基地,联想、方正等重要客户近一半的生产都在这里完成。
深圳新厂将创最高产能
目前,日立GST在深圳的厂房及办公占地总面积为8000平方米,主要负责加工与测试日立硬盘机磁头,制造磁带存储系统所用的磁带磁头。到2006年初,新工厂实现满负荷生产后,将满足日立在中国、新加坡、泰国及菲律宾等国各硬盘机装备工厂所需要的所有磁盘以及全球其他客户的需求。
存储业务是日立这家跨国巨头的五项核心业务之一。至于在工厂转移过程中的资产评估等审计问题,日立GST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投资金额,只告诉记者,这数亿美元的投资组成包括现金和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日立GST的规划,在未来的3年内,投资数亿美元将其在福田保税区内的厂房改造成为世界级的生产基地,包括先进的清洁无尘厂房、工厂支持设备、信息科技及化学废料处理系统。
深圳厂房的设计及改装工作将立即展开,预计于2004年第四季投产,2006年年初达到最高产能。
成濑淳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就会立即终结美国和日本的工厂,在深圳的投资不包括研发,日立圣何塞的工厂还要进行高级硬盘磁盘的开发和试验;小田原市的工厂将继续研究创新的硬盘技术,如垂直记录等技术。
长城与日立合作新品
在宣布将美国和日本业务向深圳转移的前一个星期,长城科技与日立GST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长城科技旗下的易拓科技公司从日立引进技术,生产规格为40G到80G的3.5寸7K250硬盘产品。长城易拓将根据日立的授权以自己的品牌制造及销售上述硬盘产品,同时,日立也将以其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由易拓科技制造的产品。
现在日立将磁盘的重心放在深圳,无疑让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当时长城董事长王之就透露,与日立合作的新产品已经在易拓深圳公司生产,并出口全球。
长城硬盘业务“嫁接”日立GST
新成立的深圳机构前身是IBM在的分支机构,2002年2月长城与IBM签约,共同生产硬盘驱动器,新厂房就设在深圳。根据易拓科技总裁吕良追当时披露的信息,IBM与长城科技达成的合作协议为期三年,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为五年,新工厂产量目标超过1000万台。
去年12月,日立巨资收购了IBM的硬盘部门,随即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战略性资源整合。合并后的公司占有全球磁盘市场60%的份额,在硬盘驱动器方面目前居市场第二位。日立在完成收购IBM的存储技术业务以后,也承接了IBM与长城签订的协议,只是双方关系已经延展为日立GST与长城的关系。 |
|